结论:2核2G服务器可以勉强部署Ruoyi-Cloud基础版,但需优化配置并接受性能限制,不适合生产环境高并发场景。
部署可行性分析
-
最低配置要求
- Ruoyi-Cloud官方推荐配置为 4核8G(微服务架构资源消耗较高),但轻量级测试或演示环境下可降低要求。
- 2核2G 仅能满足基础服务(如网关、认证中心、1个业务模块)的启动,需关闭非核心组件(如监控、链路追踪)。
-
关键限制
- 内存瓶颈:单个Java微服务进程可能占用500MB~1GB内存,多服务并行易触发OOM(内存溢出)。
- 并发能力弱:建议并发数不超过10,高请求量会导致响应延迟或服务崩溃。
优化部署方案
1. 精简服务组件
- 仅部署必要模块:
- ruoyi-gateway(网关) - ruoyi-auth(认证中心) - ruoyi-system(核心业务模块)
- 关闭非必需功能:
- Nacos注册中心改为单机模式(非集群)。
- 禁用Sentinel、SkyWalking等监控工具。
2. JVM参数调优
- 限制堆内存,避免占用过多资源:
-Xms512m -Xmx512m -XX:MaxMetaspaceSize=256m
- 启用GC日志监控,及时排查内存泄漏。
3. 数据库与中间件
- 使用轻量级数据库(如MySQL 5.7或MariaDB),避免单独部署Redis(改用本地缓存)。
- 若必须使用Redis,选择低内存占用的云服务或Docker容器化部署。
风险与建议
- 短期测试可行:适合个人学习、功能验证或极小流量演示。
- 生产环境不推荐:
- 微服务架构的通信开销会放大资源压力,可能导致频繁宕机。
- 升级至 4核4G 以上配置可显著提升稳定性。
替代方案
- 单体版Ruoyi-Iframe:若资源有限,改用Ruoyi单体架构(1核1G即可运行)。
- 云服务弹性扩展:选择支持自动扩缩容的云平台(如AWS ECS或阿里云ACK)。
总结:2核2G服务器部署Ruoyi-Cloud需大幅裁剪功能并接受性能妥协,仅作为临时方案,长期使用务必扩容硬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