结论: 目前国内主流互联网大厂普遍采用 CentOS/RHEL 7.x/8.x、Ubuntu LTS 20.04/22.04 等稳定版本,同时逐步向 AlmaLinux/Rocky Linux 迁移以替代停更的CentOS。部分场景会使用定制化内核或自研发行版(如阿里云的Anolis OS)。
1. 主流Linux版本分布
-
CentOS/RHEL系列
- CentOS 7.x:仍占较高比例,尤其是传统业务场景,因长期支持(EOL:2024年6月)和稳定性被广泛使用。
- RHEL 8.x:企业付费用户首选,提供更强的安全性和容器支持(如Podman)。
- 迁移趋势:由于CentOS 8停更,大厂逐步转向 AlmaLinux/Rocky Linux(RHEL兼容替代品)。
-
Ubuntu LTS
- 20.04/22.04:因云原生工具链友好(如Kubernetes默认支持)、apt包管理便捷,常用于开发环境和云计算平台(如腾讯云部分业务)。
- 优势:5年官方支持周期,对AI/ML等新硬件驱动支持更及时。
-
其他发行版
- Debian:少数大厂用于内部工具链(如B站早期部分服务)。
- 自研系统:如阿里云的 Anolis OS(兼容CentOS生态)、华为的 openEuler(面向ARM架构优化)。
2. 版本选择的核心逻辑
- 稳定性 > 新特性:生产环境优先选择 LTS(长期支持)版本,避免频繁升级风险。
- 安全合规:X_X、政务类业务倾向RHEL(符合等保要求),互联网业务更灵活。
- 云原生适配:K8s、Docker等工具链的兼容性是大厂关键考量,例如Ubuntu对Containerd的默认支持优于CentOS。
3. 特殊场景与定制化
- 内核优化:
- 大厂常基于官方内核二次开发,例如 阿里云的4.19 LTS定制内核(优化网络吞吐和容器隔离)。
- 轻量化系统:
- 部分边缘计算场景使用 CoreOS(现Fedora CoreOS) 或 Photon OS(VMware专为云设计)。
4. 未来趋势
- CentOS替代品崛起:Rocky Linux/AlmaLinux将成为RHEL生态主力,尤其对需要免费RHEL兼容版的企业。
- 国产化需求:信创政策推动下,OpenAnolis、OpenEuler等国产发行版渗透率提升。
总结:大厂Linux选型以稳定、安全、云原生支持为核心,版本迭代相对保守,但正经历从CentOS到替代品的过渡期。技术决策需结合业务场景、合规要求及社区生态综合评估。